陈达:非凡的X+Y+Z

发布时间:2006-11-29浏览次数:359作者:香港文汇报驻江苏记者 王苏来源:香港文汇报供图:责任编辑:审核:

字体:

 

    几十年来,陈达废寝忘食,克服难以想象的障碍,取得很多具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创造性地解决了核爆裂变威力在严重分凝条件下的测试技术难题;创建了武器钸在较深燃耗时的诊断技术和方法;创立了地下试验中子剂量的诊断方法及解决了在铀本底严重干扰情况下放射化学诊断学的取样系数技术难题,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为核爆诊断学的建立和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还领导并完成了铀氢锆脉冲反应堆工程建设工作。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核科学技术研究是一门精深高博的学问,核医学学科是一个难以让人轻易触摸的谜。

   2001年12月21日,这是个可喜可贺的日子,著名的核科学与技术专家,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陈达教授、博导,在这两门学科取得突出成果,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纸通知书,一封庆贺信,一场祝贺会,让澳门十大正规网站校园沸腾了。在学院举行的报告会上,陈达教授亦非常激动,他表示一定要在核医学学科建设方面创出业绩,使澳门十大正规网站的研究工作落到实处,为澳门十大正规网站建成一流大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出身寒门 求学艰辛

   坚持低调的陈教授拗不过记者的执着,从不接受采访的他,终于向本报记者吐露了成长过程中的艰辛。

   他1937年出生在江苏南通县(今通州市)东社镇,正值日寇扫荡江北,本来就穷的家变得一贫如洗。由于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得老师们喜欢,学杂费免交,才得以上学。

   1957年,他考上全国一流大学——清华,全家既高兴又犯愁,各种费用需要120元钱,后得知到校后部分可申请国家补助。谈到求学阶段,陈达教授不时提起恩师曹锦琪,正是当年任县教育局局长的曹老师,安排陈达从该局领取补助35元,加上全家借的凑的,才得以成行北上求学,自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除对「贵人」曹老师铭刻心中外,在他的口中,念念不忘的是中学到大学,一直享受国家全额助学金。1963年毕业分配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了他的志愿,毅然决然在志愿表上填报要去祖国最需要的大西北。

戈壁滩中 经受考验

   他虽是寒门出身,历经过艰辛,但新疆贫困山区「无处青山埋白骨」的艰难环境,着实让他经受了人生最严峻的考验:夏日的戈壁滩骄阳似火,气温高达摄氏42度,地表温度超过72度,人们如在烤炉中,都晒得黝黑黝黑的;孔雀河水含许多钾盐,一喝就拉稀;蚊子个头特大,有人开玩笑说十只蚊子能炒一盘菜了。帐篷白天热得透不过气,晚上有时会被狂风吹翻,在这种恶劣环境下生活工作,血气方刚的他称作「战天斗地凭我闯」。

肩负使命 呕心沥血

   他参加工作的最初七、八年?,科研工作变动了七次。因是初创阶段,许多诊断测试技术和方法需有人去创建。

   记得1970年4月上级交代一项研究攻克装置中一种材料的燃耗测试技术,这工作已有两个单位的课题组执行了两次任务,均未取得合理结果,自己有没有「金刚钻」能不能揽这个「瓷器」活?陈达喜忧参半,心情复杂:喜的是领导的信任和鼓励,忧的是会不会成为第三个失败者?

   工作面前没价钱可讲,连续半年多时间他没有睡过安稳觉,经常半夜爬起来工作,仿真计算的稿纸积了一尺多高。

   当时计算工具很落后,仅有一把计算尺和一台手摇计算器,为此所?还特地调拨一台进口的电动计算器。对要诊断的物理量的环境,是在上百万乃至上千万度和上百万个大气压的状态下,非一般实验室所能仿真。但他经过一轮试验后,一项重要的常规诊断方法得到肯定性验证。

成功来自 X+Y+Z

   他告诉记者,八十年代开展的某种新型武器试验,有人提出了国外没做过的新技术方法,但不少人不接受,认为是「奇闻」、天方夜谭,但最后还是成功了。成功激励了他,自此,他更废寝忘食,克服难以想象的障碍,搞出很多具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创造性地解决了测试技术难题。

   他认为尊重他人,尊敬权威,但不是迷信权威,科学是永无止境的,科学不是而且永远不是一本写完的书。

   要把追求真理、探索事物的真谛作为唯一目标。科学家法拉第评价爱因斯坦时用了这么一句话:他的成功公式是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表示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他强调,当今科学研究涉及多学科相互渗透,几乎没人能包打天下,需集体攻关、互补优势。特别是核学科技术研究,为此需加强技术人员合作。培育人才成了当务之急。

设新学科培养核医学人才

   2001年5月,陈教授慨然应允从西安核技术研究所来到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增设新学科,希望在核医学学科方面培养更多的人才。

   他举例说,如非典刚爆发时人们并不认识它,对于SARS病原体是衣原体,还是副粘液病毒,抑或是冠状病毒等病源微生物,众说纷纭,最后WHO专家反复确认为一种变异冠状病毒,但最近又有零星报道,指部分患者体内发现两种以上病毒,可见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的困难性,在科研工作中应宽容这类科学失误,这不同于那些沽名钓誉的行为。

建议行医学物理师制度

   他告诉记者,日前他与中科院六名院士、多名专家一道联名上书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要求医学研讨推行医学物理师制度。他认为,现代医疗水平不仅显现于传统人体医学的进步,更是医学物理、图像、信息等高端产品等理化知识学科交叉运用的集中反映。

   当记者问到,重新搭建平台,开辟新的教育课程,这计划不是一时半刻能体现价值。

   他回答说,对于得失,个人不应看得太重计较太多,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合理,人类还没有发明功德天平,能准确衡量出某人的功劳占百分之几,合理只能是相对的。

   他强调说,科研工作者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不是靠外面的正确评价推动的,也不应受负面影响而动摇,荣誉有时会成为负担和包袱,处理得好才可变为动力和压力。古今中外科学界许多伟人并不是在赞扬声中度过的。

科学家生活并不科学

   记者专程走进位于南京市御道街的澳门十大正规网站校园,专访这位已过花甲之年的核科学家。记者眼中的陈达教授朴实、敦厚,个头不高,精神矍铄。与实际年龄相去甚远,记者讨教秘方时,陈教授幽默地说:「科学家的养生之道并不科学。」生活、工作不规律,还吸烟。忆起年轻时更是拚命三郎,半个月也睡不到5小时,熬通宵是常事,在办公室伏案打个盹,便是休息,眼睁不开,用水冲冲,一样精神。

   他坦言,除了眼睛老花外,身体硬朗着哩。他透露说,最关键的是心态平和,与世无争。他又补充一句,也许是在新疆那阵,整天吃苞米等粗粮打下的坚实基础。

以爱因斯坦激励自己

   谈到家庭,陈达一脸满足,与妻子相识也是缘分,一对儿女已工作,女儿在上海,儿子去年调南京军区,一家四口乐也融融。问教授有何座右铭,他用爱因斯坦来激励自己,爱因斯坦从来对物质生活没什么追求,生前不要荣誉,死后不要哀荣,并立下遗嘱,不发讣告,不办葬礼,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大脑献给医学研究。最后只有最亲的12人送葬,其它人对他出殡时间地点一无所知。他给人类留下伟大的业绩,也留下了崇高的精神,对后人很有所启迪。

   采访结束与教授告别后,记者发现他骑着自行车离开校园,消失在学生群中,记者不由感触起来:诚信做人,严谨治学,勤俭奋斗,自强不息。这正是老一辈科学家的真实写照!

 

陈达简历

 1937年 出生于江苏省通州市。

 1963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长期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在核诊断学领域中取得多项研究成果:

 1990年 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

 1991年 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2年 获光华科技奖金一等奖;

 1997年 获首届「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终身荣誉称号。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核学会理事;曾任中国核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核测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科技委主任,陕西省核学会理事长。

   共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二项,部委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五项,发表论文、报告、专着等近70余篇。